1)【第036章】 黄金储备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只是,除了夏海燕等少数几个外,真正知道辽阳控股资金见底的人却没有几个,2000万美元的基金完全是虚火,是弄出来吓唬美国人的,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持北方集团的形象,以便以优惠的价格从美国这里获得信贷支持。

  辽阳控股固然还有30多个亿的流动资产,但其中有关国债、建设债和北方集团自己发行的企业债已经占到了70%以上,剩余的30%则是各种外汇,需要维持日常的进出口和金融市场头寸调度。理论上,各类债券都是流动性良好的资产,可迅速转为现金,但实际上,国内除了北方集团,还没有哪个集团可以吃下这么多债券,一下去抛出去贴现,很可能引起债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或者利率波动,这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是不利的。

  外国财政专家估计得其实不错,德国资产大购买后,中国国库包括北方集团确实已经耗尽了“最后可以供投资的流动资产”,但这种流动性不足的窘境,不但不能向市场披露,反而要极力加以掩盖,以免造成华元币值贬值。甚至于华元币值升值7%的行为,也是北方集团通过控股的人民银行与央行携手,一举推动上行的,这当然不是真实金融因素的反映,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力地回击了犹太投机集团妄图做空华元的企图。

  强势华元对出口自然是不利的,但对于目前债台高筑的中国来说。却有利于外资的流入与偿债的顺利进行,7%的升值行为,就相当于以英镑、美元、法郎计价的债务缩水7%,换而言之。接近一年半的利息就不用付了。

  不过,升值的行为只能浅尝辄止,既没有这么多的资本盈余可供华元升值,也没有坚实的基础供华元持续升值,但强势华元的地位必须得到维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穿越组绞尽了脑汁,终于将目光投射到金本位制度与黄金储备上来了。

  中国一直没有建立类似西方的金本位制度,事实上。华元更多接近于白银本位,在华元最初推出的时候,中央银行为了取信于民,承诺可以按照面值1:1兑换大洋。并且可以在缴纳手续费的前提下实现自由兑换。等欧战爆发,各国相继废除金本位制度后,华元变成了银块联系本位制——每10万华元可以申请向央行申请兑换纯度为%的白银条,但兑换价格却不是固定的,由于白银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因此相应兑换率也在波动。

  这当然是削弱了华元的含金量,但战争中各国货币相对于白银、黄金都有很大贬值,华元其实是贬值最小的,在外汇市场还造就了华元强势与升值局面——只要钞票不发毛。民众是不会想着去抢购白银、黄金的,10万华元的高门槛也不是随便可以跨越的。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