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4章】 大选落幕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大选落幕

  民国第三次正式总统大选波澜不惊,秦时竹高票当选,开始了第二个正式总统任期。虽然这在事先已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这次大选依然还是有很多看点。

  看点之一是选举代表人制度的引入。在秦时竹第一个任期时,《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选举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决定的,但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经过几年的演变,特别是经历了民初政治风潮之后,政局逐步稳定下来,《总统选举法》经过了一次较大的修改,仿效美国的成例,引入了总统选举代表人制度。但这个制度与美国又有一定区别,主要是以各省(特别行政区)为单位,由选民先选出大选代表,然后再由大选代表选举总统,即采用间接选举法。舆论普遍认为,与直接选举法相比这种间接选举法更适合国情,与第一次参众两院联席选举相比,亦更能贴近民意。据悉,在这次大选完成后,下一次大选将进一步推广代表人制度,由省(特别行政区)进一步分解到各县(市辖区、旗),扩大代表群体,夯实民意基础。这次选举在最后时刻,考虑到只有人民党方面唱独角戏不太和谐,人民党高层延长了报名期限,并且通过孙中山希望国民党方面也推举总统候选人,终于,胡汉民和汪精卫分别成为正副总统候选人,在福建、广东等国民党传统影响范围获得了一定选票,全国总得票率在6%左右。特别是汪精卫,凭借着清末刺杀摄政王的功绩,再加上良好的形象与口才,在各地巡回竞选时很是博得了不少印象分,舆论反倒认为胡汉民朝气不足,太过于老套。

  看点之二则是岑春煊当选副总统。虽然岑春煊在清末就是大员,称得上老资格的政治家,辛亥后又在内阁中担任了总长的职位,但挑选他作为副总统候选人还是让无数观察家跌碎了眼镜。因为,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正副总统候选人一般都是由单一党派或者联合阵线共同推选的,而人民党作为占国会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其实根本就用不着提名其他党的成员为候选人。而岑春煊所在的国民参政会一开始是与进步党联合的,后来又在宋教仁改组中加入了国民党,在二次革命的浪潮后又脱离国民党与人民党进行联合,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复不定,在议会传统格局中,国民参政会一直是第四大党团,议席始终在5%左右浮动,这次大选出人意料地与人民党合作,大出舆论所料。不过,从舆论的风评来看,对岑春煊个人,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国期间的为官都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官屠”的名声,让很多人都极为钦佩。而事实上,秦时竹之所以提名岑春煊出任副总统,不仅在于对方资历够老,而且在于希望岑春煊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