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56章 北方战争(31)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56章北方战争(31)

  在俄国内战战场上,鄂木斯克政权的日子也很难过。

  虽然中国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协约国方面也不断提供各种援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经越打越强,越打越有实力了。

  1918年,原本四面受困的红军发起了大反攻,南方面军在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作战;东南方面军以右翼进攻新切尔卡斯克,以左翼进攻察里津。8月,红军占领哈尔科夫和基辅,翌年1月攻占察里津和罗斯托夫。在西线,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打退,其残部逃入爱沙尼亚并被解除武装。由于红军攻占罗斯托夫并进抵亚速海沿岸地区,邓尼金部队被分割成两个孤立集团,一个退向高加索,另一个退向克里木和敖德萨。红军乘胜追击,于11月7日攻占敖德萨,12月27日占领新罗西斯克。邓尼金残部逃往克里木后,由弗兰格尔接替指挥。在东线,红军于1918年秋从托博尔河地区转入新的进攻,至翌年1月全歼了高尔察克好不容易重新整顿起来的军队。

  1918年,红军累计消灭各路军队达到了近100万,自身付出的代价在40余万。由于新的征兵体制发动与俘虏就地转化为红军兵员,红军整体兵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30多万上升到50多万。在武器装备上,由于各次战役的胜利缴获,协约国系统提供给鄂木斯克政权的物资和军火,特别是中国方面的军火被布尔什维克缴获了不少。高尔察克被戏称为红军的运输大队长,根据最保守的情报估计,他的部队为红军提供了11万枝步枪,100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还包括上百门火炮。

  中国国防军的常规步兵武器,除了冲锋枪、枪榴弹等少数几种因为没有提供出口外,其余全部能够在红军中找到。

  对于这样的情况,总参和总后都十分担心,事态明摆着,一旦鄂木斯克政权崩溃,红军就有可能对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中国发起进攻,那时候,进攻者和防守者将是用同样的武器,中国方面的装备优势将荡然无存。

  但是,秦时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理由明摆着,红军战斗力和指挥水平强于白军是主导因素,不管中国是否向白军提供装备,他们都无法避免被打败后损兵折将、丢失装备的后果,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不提供本国装备呢?

  况且,这些物资都是鄂木斯克方面出面购买的,除了英、法、美三国各自象征性地向鄂木斯克政权提供了总共500万英镑的经济援助之外,其余一切物资,要么是高尔察克政权直接以黄金交付,要么以原油、矿石等中国方面需求的物资交付,从交换上说,不仅没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