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6章 离岸平衡(2)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236章离岸平衡(2)

  所谓沈麒昌是第二财政总长的传言在朱尔典等人看来那是最恰当不过了,甚至他这个“财政总长”的真实权力还要大得多。当然,中国政府也不完全是瞎闹,各类竞争性商品或者与战略物资距离较远的商品,出口税率还是保持在5%的幅度,例如,手工制品、纺织品等。这类商品,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料易得,生产便利,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虽然也能够与军用物资扯上关系,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容易被取代或者有较多的替代品,那就不适用高关税政策——否则只能是窒息民族工商业。

  趁着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的机会,正是着力发展的当口。除了出口关税保持不变外,其余苛捐杂税一律取消,平均下来,比原先的环境宽松不少。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办厂的,开作坊的比比皆是,人人都从中看到了机会,虽然免不了一拥而上、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这样的缺陷,但对中国而言,着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特别是原来以地租收入为主的中小地主受工业发展的感召之深,已经有很多变卖了田产,开始了封建地主向资本主义工商资本家过渡,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生的阶层。

  种种的历史迹象与现实发展,竟然与秦时竹在人民党第二届第二次中常委会议(扩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分毫不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业的兴起,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生产者、小所有者投身于巨大的经济运行洪流,从封闭的、自我满足、自我隔绝的小经济圈子里走出来,进入面向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大经济圈子里。

  由于这种积极的政策推行,更由于经济景气情况的显而易见,实际上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处在温和通货膨胀中的,无论是劳动力价格、生产资料和不动资产的价格都较战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由于各国陷入战争,通货膨胀情况更为突出与严重,反倒显得中国是经济繁荣、币值坚挺一般。

  秦时竹等人认为,温和通货膨胀,对全国80%以上的人口是有利的,对15%的人影响不大,只对5%的人有较大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中国是以农村农业结构为主同时伴有先进工业生产的二元社会,在农村中,90%以上的人口都是赤贫状态或贫苦状态的,大都负有债务而没有现金类积蓄,通货膨胀之后意味着他们的债务负担无形中减少。在城市工人阶级以及农村非农小生产者中,固然因为物价上涨影响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但因为劳动力的价格也在持续上升,工人工资与生活必需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依然维持了稳中有升的局面。受损的5%是什么呢?在农村中是除了货币地租,没有其他收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