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6章 辽阳战血(15)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176章辽阳战血(15)

  从地势上说,辽阳东线还要胜过南线,因此,虽然国防军守军实力和兵力并不如南线,但在防御上并未落于下风。反观日军两个师团,虽然没有遭到飞机和雷公的问候,但由于东线没有直达铁路,隆冬季节的大路更为难行,因此,鬼子的支援火力远不如南线这般充足,在进攻上自然也是捉襟见肘。

  更要命的是,摩天岭一线虽然是国防军主动弃守的,但作为日军推进的关键枢纽,不得不予以留守兵力驻守,而且留少了都不行——一旦国防军外围兵力发力狂攻,则东线两个日军师团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按照冈市陆相原本的估计,摩天岭一线固然危险,但只要留一个大队兵力,其余兵力倾巢而下辽阳,与朝鲜军、关东军会师即可摆脱危险,但一连攻了3次,东线阵地岿然不动,所谓一个大队兵力扼守的要求自然显得太过儿戏,所以还是安排了一个联队驻守,一个联队用于居间联络。

  辽阳会战的重心,无论鬼子承认与否,仍旧在于南线,而关键点则在弓长岭防线一带。所谓辽阳城下决胜负,无非是日军的一厢情愿罢了——国防军根本就不会愿意将辽阳实业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业区暴露在日军的兵锋面前,这不仅是为了防线的完整性,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积聚有生力量。

  在炮火呼啸的激战中,辽阳实业的工人们继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三班连作不停,用舍生忘死的精神生产着前线所需要的一切物资,鬼子白天在防线上打开地缺口,到了夜晚。大量的钢筋水泥混凝土运到,重新填补上了窟窿,激战中消耗的弹药,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补充,使守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倾泻火力,不必有后顾之忧。

  辽阳,不仅是中国的现代化之城,更是这场会战的中流砥柱。

  沈麒昌的任务。就是每天莅临各个厂区视察,为工人送去温暖,送上关心与激励。其实,不用他开口,他的身影能够出现在辽阳,就是对辽阳军民最大地鼓舞。在炮火中依然坚持每日发刊的《辽阳日报》除了刊登经过审核的战场新闻外,就是报道沈麒昌风尘仆仆的身影:

  他在车间和工人们亲切交谈;

  他叮嘱食堂要尽可能地提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

  他轻轻地为在厂区席地而卧的夜班工人盖好被子;

  他去军医院看望流血负伤的将士,为他们送上数十万辽阳实业工人的慰问;

  ……

  有人让他注意休息。他说:“我睡不着,我一闭上眼睛,满脑子就是浴血奋战地将士,就是辛苦劳作的工人,他们都不休息。我一不上战场,二不上机床,我怎么好意思休息?”

  有人提醒他注意安全,毕竟枪炮无眼。他慨然道:“鬼子的枪炮还招呼不到我,有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