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5章 决策之难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125章决策之难

  无论日本海陆军有什么样的分歧,各派系内部有什么样的倾轧,在加派援兵,对中国进行报复这一点却是一致的。海陆军在中国战场上吃了亏,不捞回来一点决计不肯善罢甘休的。收到神尾的告急电报以后,大本营快速做出决策:第一、关东军、朝鲜驻屯军紧急动员,压迫支那东北集团;第二、紧急动员三个国内师团,前两个派往满洲,后一个派往青岛,用于支援神尾师团,具体番号由陆军省指定;第三、电令在山东沿海的海军舰队和未被支那军包围的神尾师团余部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援,帮助神尾师团打破包围圈,紧急突围,保持有生力量;第四、通过外相和英国方面联系,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停止一切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否则就要承担最严厉的后果。

  决策制定往往是最为快速的,但效果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首先,关东军虽然一直保持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但他的对手是同样高度戒备的东北军区部队,在沈阳骚乱时关东军已试图用武力讹诈过一会了,根本没有成功,现在旧话重提,无非是不甘心落败罢了;其次,朝鲜军虽然近在咫尺,但全部兵力合计起来顶多也就一个加强师团的模样,这么一点力量要想压制全朝鲜的反抗力量,无疑是比较分散的,要想把他们集结起来跨过鸭绿江,恐怕得是十天半月以后的事情,在救兵如救火的战场上,根本就是缓不济急,即使退一万步说朝鲜军紧急动员起来并对关东军形成有效支援,也不见得能对东北军区近10万部队,包括3个主力师在内的国防军形成压倒性优势;再者,由于在日俄战争以来不曾面临战争的威胁。日本国内各师团无论编制也好,装备也罢,都保持着不满员的状态,每个常备师团均只有一部分基干兵力在编,为了应付青岛战事,已紧急动员了第18师团并抽调了大批基干兵力,要想临时动员三个师团,可谓难上加难。士兵毕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来有个过程;最后,虽然朝鲜和青岛沿岸距离日本本土都比较近,但毕竟隔着茫茫大海,海军方面经过框算,如果满打满算用足运输力量,至少需要5天才能把一个完整地师团运到朝鲜,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个完整的师团运到山东。当然如果抽调民用船只协助的话会加快这一进程,可那样一来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大紊乱,打中国都需要民用船只出动,皇军的脸面和尊严往哪里搁?

  所以,虽然大本营以最高效率通过了支援提案。山本紧锁的眉头还是没能舒缓开来,作为首相,他要考虑的问题和处理的困难更多。比如:抽调朝鲜军从军事上说是一步要棋,但却不是政治上地好棋——把兵抽调光了。朝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