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01章 中华启航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01章中华启航

  就个人而言,袁世凯是这场革命的最大得利者(第二位自然是秦时竹),他不仅因为革命得以东山再起,而且因革命风风光光地成了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他是幸运的,许许多多因素成就了袁世凯“大总统”,他的幸运是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说必然是因为他的能力以及手段,说是偶然,是因为秦时竹等人其实也掌握了克制他的手段,只是为了大局隐忍不发而已。

  1912,时势选择了袁世凯。

  希望天下和平安定,是老百姓的常态心理。为了更好的明天,他们愿意忍受一下,甚至做出某种牺牲,但一旦他们以为目的达到后,他们对和平安定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排满”是触发辛亥革命的重要因素。“驱逐鞑虏”成了同盟会政纲的头一条,说明占国民大多数的汉人,既对清廷*不满,更恨它是“异族”统治,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人普遍接受的仅仅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而已。

  事实上,辛亥革命唤醒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的愤青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中国努力寻求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却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依托,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弱点是洞悉无疑的,因而一再的卑躬屈膝,这是患了“软骨症”的表现,而民众呢,却茫茫然不知所措,动不动“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自信心极度膨胀,这恰恰又是得了“臆想症”。要治理一个常态社会已经不易,何况治理的是一个扭曲的社会,岂不更是难上加难?!

  辛亥革命还在进行当中,人们最关心和最担心的是皇帝不肯退位、能不能退位。在他们看来。只要皇帝退了位,一切都好办了,从此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一个敏锐的外国记者观察到:“根据我的判断,中年地中国人对目前的叛乱并不十分热心……我认识的一位先生今天对我说:‘只要皇帝肯退位,则天下太平。’我问他,‘如果他不这样做呢?’我的朋友面带愁容说,‘那么会出好些乱子’。”

  退位诏书一下,许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在他们心中,“异族”统治已经结束,其他便无关紧要了。“以后都咱汉人之间的事,啥事都好说”。他们把“共和”仅仅理解为汉人当家作主。那么袁世凯也好,孙中山也罢,谁当大总统他们都觉得无所谓,只要不打仗,天下太平就可以。这种一味的和平心态。不仅下层有,上层也有;不仅百姓有,军队也有;不仅南方有,北方也有。社会的心理趋向,到了谁也扭转不了的地步。

  秦时竹地松手与隐忍不发与这种社会心态有很大关系。在穿越者眼里,辛亥革命只不过是一个序幕,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把这个当成了全部。所以史诗般的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