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六章止戈为武驺虞幡_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元九年十二月,司州,洛阳。

  此时,距离慕容垂围攻邺城已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自从与慕容垂议和后,徐宗文没有再把目标放在燕国,谢玄也非常配合的缩在荥阳,大家都在等着慕容垂和苻丕打的两败俱伤,到时候再准备要不要出兵。

  议和盟书中的三年之期停战协议?

  那只是一张帛书,乱世中,对敌人讲信誉,讲仁慈,讲道义?

  不可能的。

  但是遗憾的是,徐宗文没有机会再出战了,因为徐宗文迎来了建康的使者,这一次建康传开了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

  “太元九年十二月朔,孝武文太后驾崩,天下震恸,六军缟素……大晋制度:国葬期间,不可兴兵。朕今诏令征北将军徐骁回归建康,接受封赏!”

  “臣徐骁遵诏,多谢陛下!”

  晋廷不只是颁下了诏书,还送来了驺虞幡。

  驺虞幡,就是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用以传诏解兵。

  传说中驺虞是一种仁兽,用些驺虞幡是用来传令战争双方和解的。

  只要看到此旗,无论哪方兵士都应该放下武器。

  除了驺虞幡外,还有另一种白虎幡,是用来督战的。反之,使用白虎旗,战斗只能越来越激烈。

  驺虞幡是魏晋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活动的特殊令符,肇端于魏,兴盛于两晋。

  晋制最重驺虞幡,每至危险时,或用以传旨,或用以止兵,见之者辄慴伏而不敢动,亦一朝之令甲也。

  徐宗文没有法子,只能待在洛阳拖延几日,等待邺城之战的结果,等待派去邺城的使者回来复命。

  慕容垂想不割地,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就在建康使者来到洛阳的七日前……

  邺城方面,苻丕由于实在是走投无路,他与属下商议,司马焦逵建议直接归附晋朝,苻丕当然不同意。

  正在此时,收到燕军已经攻占凌云台的消息,苻丕慌了,亲自向徐宗文写了封求援信。

  信的大意是说他想借粮借道,西归长安以救国难,如果徐宗文能够同意,他把邺城拱手相让给晋朝,如果他回不了长安,就请求徐宗文派兵来援救他。

  苻丕自认为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挥挥手让焦逵去送给谢玄。没想到焦逵压根就没出门,掉头秘密地与侍郎姜让商量对策。

  苻丕的侍郎姜让对焦逵说:“如今惨败到这种地步,长安的音讯已经断绝了,是存是亡犹未可知。主上这么低声下气去找徐骁借粮借路还不一定能借的到,主上这么豪情万丈的,就他这个态度,事情肯定办不成。”

  “倒不如我们把信给改了,告诉徐骁如果他能派人来救,我们就投降晋朝,到时候如果主上不同意,我们就起兵,如何?”

  “妙计!”焦逵表示同意,二人一合计,就把信给改了,然后送到洛阳。

  徐宗文收到这两个人篡改过的降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