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愚蠢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兄对这院子还满意吗?”刘备走进与太守府一街之隔的大院落,刚好看见左子异和家人们在收拾院中杂物。

  左子异回头一看是太守亲自前来,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迎了过来,“房屋都很好,只是这座宅院太大,在下全家入住都显得空空荡荡,所以擅自做主,将赵将军请来的船匠们及其家人也安排在了后院居住,还望太守勿怪。”

  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左伯左子异倒不是那种自命清高眼高于顶的酸腐文人,至少愿意与身份比自己低的工匠们一起居住,这点对于汉代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

  眼看也用不到自己在干什么活,左子异便领着刘备去往前堂,那里早已被收拾妥当。

  二人面对面坐下,刘备微笑着说道:“我听闻先生对于造纸颇有心得,故而派人前去相邀,不知先生可否为我讲解这造纸之术。”

  见刘备满怀诚意,左子异也不含糊,张口便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全盘托出。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人用麻做纸,但那时候由于缺乏对工艺的总结,所以这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张基本上都难以用于书写,只是作为一种包装用品使用。直到东汉和帝时期,一名来自江南地区的宦官蔡伦横空出世,才将造纸术的工艺流程大幅度改进。

  蔡伦出生于江南一个铁匠家庭,自幼对冶炼、锻造、养蚕和缫丝十分感兴趣,入宫做了宦官之后被委以负责御品制造的重任,他利用自身经历和聪明才智,将造纸术的工艺总结成四个步骤,分别是分离、捣浆、抄纸和干燥。

  总结了工艺流程之后,蔡伦又设法利用破布、渔网、麻头、树皮等容易获得且成本低廉的原料造纸,结果大获成功,从此成本相对低廉、书写性能优越的纸张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

  “原来如此。”刘备发现这个造纸工艺和自己原本了解到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安下心来,“不知道阁下造纸是用什么材料?”

  “之前是用麻料,可是麻料韧性稍差,后来就用桑树皮做主料,在其中掺入麻料。”左子异有些苦恼地答道:“只可惜拙荆嫌我剥树皮剥得多了,经常责骂不休。”

  可不是得挨骂嘛,青州历来以桑蚕丝绸业发达而闻名海内,左子异用随处可见的桑树来剥皮造纸倒也是就地取材,只是他剥了树皮树就得死,蚕没了桑叶吃就得挨饿,也就是左子异的老婆脾气好,换个暴躁点的娘们估计直接就上拳头了。

  刘备笑道:“辽东这边树木繁茂且种类众多,子异兄可以多找些树木来尝试造纸,或许还有比桑皮更好的。另外我有一个想法,若是可以成功的话,从此天下人都能用得上纸,读得起书也不再是妄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