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九章:启蒙_黄天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却是一处也不能停,一处也不能省下来。

  要想破局,黄巾军必须保持这些能继续的发展。

  “明公,两万名孩童入学,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阎忠虽然知道,黄巾军缺乏士人,缺乏堪用的官吏,但两万人入学。

  这也……太过于疯狂了。

  “不,不多。”

  许安抬手止住了阎忠的言语,神色略有些激动。

  “启蒙教育乃是重中之重,两万名孩童入学,军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阎忠苦笑道:“意味着钱粮如同这黄河之水一般,从府库里面流走。”

  许安停下脚步,笑着说道:“安排军屯的预备兵有近七万人,这七万人去耕种,此消彼长,支撑两万名脱产的孩童,财政压力其实并没有想象之中大。”

  “钱粮事小,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明公此言,可否有些夸张了?”

  在阎忠看来,虽然有两万多名孩童入学,确实是开了先河,但要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却是有些夸张了。

  “不夸张。”

  许安盘腿坐在了阎忠的案牍面前,郑重的言道。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皆是愚民、弱民,胆敢叛乱造反者,必屠戮,以此来震慑天下。”

  “广宗、下曲阳,皇甫嵩筑京观,就是为了震慑其他可能潜在的反叛者。”

  “军师应该很清楚,我们黄巾军、太平道和大部分的豪强世家处于对立面,我们的根基不在豪强,不在世家,而在于那些广大的普通民众身上,我说的可对?”

  阎忠点了点头,许安的话确实没错。

  许安见阎忠认可,便继续说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我问军师,现在掌控这天下的舆论,掌控这大汉的喉舌者是何人?”

  阎忠沉吟了片刻,将绢扇放下,言道:“光武皇帝依靠豪强世家取得天下,虽然名义上是大汉的天下,但实际上豪强世家却广有影响,天下的舆论在于豪强世家。”

  “军师说的正是,天下舆论,喉舌掌控在于豪强世家。”

  许安伸出双手,张开十指对着阎忠说道。

  “天下人口如果以我手十指代替,那么豪强世家所占之比,不过一指,但天下民众却有九指,为何其一指胜过九指。”

  “皆是因为读书识字,所掌握的学士罢了,豪强世家垄断学识,府中藏书数不胜数,然平民百姓,却终身没有机会学习那书中的半分知识。”

  “很多书只有孤本,军师学识渊博,想必也有想读之书却藏于他家之中,不得窥视吧?”

  许安站起身来,收回十指。

  “兵法、兵书在于将门之家,经义在于大儒之家,乡间市井的农夫贩卒却并不识字,皇权不下乡,政令下达,豪强世家、宗族势力在乡间势力根生蒂固,却是扭曲是非。”

  阎忠定定的看着许安,想不到许安并非出身名门,却也能将此事看的如此清楚。

  “我等张贴告示,宣布政令于乡间市井,阡陌之间,若是百姓识字,那么又怎么会轻易被豪强世家,或者某些有心人所歪曲?”

  光靠着黄巾军的武力来打破,其实根本没用。

  就算斩杀了所有的世家豪强,但是依旧还会有新的世家豪强出现。

  有用的是让更多的人识字,能看懂诏令,能看懂条律,不被其蒙骗。

  不会让原本的良政,演变成恶政。

  只有民众不再目不识丁,只有民众不再愚昧,只有将新的思想注入其中,黄巾军才有希望。

  “天下昏暗,千百年来,庶民逆来顺受,饱经苦难,却习以为常,偶有反抗,却被暴力诛杀。”

  “这两万名孩童,将接收新的教育,接收启蒙教育,他们将会成为照亮这黑暗世界的光亮。”

  许安面色肃穆,郑重的言道。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孩童,下一步整军完毕,我还要在军中推行启蒙教育。”

  “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到底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