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八章 志同道合的同志_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关于这次的采访,重点宣传的就是西方国家如何来蒙骗普通民众,篡改科学事实的真相,提出一个虚拟的“碳排放权”资源的,从而继续剥削、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将这些腌臜事情给揭露出来,告知给全体的华国民众知晓,这就是这期节目的目的。

  朱铨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可以看得出来,自然的,采访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更强的柴静儿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与怀着一颗红心的朱铨相比,柴静儿这个“香蕉人”已经是跪倒在西方资本主义面前,不想看明白了。

  这样的人,在华国,还是占据很多一部分的。

  例如那些微博上的公知,就是典型的代表。

  对于华国减排的问题,在昨天柴静儿采访丁院士的时候,就引申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那就是华国需不需要减排;

  第二个层面,那就是华国需要按照什么方案减排;

  所以说,如果第一层面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第二层面问题自然不用回答了。

  但是无论是视频中以丁院士为代表的观点,还是以柴静儿为代表的观点,二者其实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他们交锋的问题实际上是在第二个层面。

  具体到这两人所辩论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而言,无论是“ipcc方案”还是“g8方案”,实际上都已经设定了人类排放的上限。

  这样一来,在给出发达国家的排放限额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排放就有了天花板。

  而如果按照这个天花板,达到预期目标时,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甚至更多。

  丁院士和柴静儿的分歧就在于,这些个分配方案是不是公平的?

  或者更直白一点,可不可以接受?

  从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高能耗产业也基本都升级或淘汰或转移得差不多了。

  而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基础设施还远没有完善,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是需要相当的工业化基础的。

  因此按照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减排方案,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步伐一下子受阻了,需要更长更久的时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发展水平,甚至有可能是永远达不到。

  所以,这就相当于给国家发展套上一根“绳索”,每当想要前进的时候,都会受到“制约”,最后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发达国家越来越强。

  有人说,按照哥本哈根大会的方案,发达国家减排的比例更高,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比例较小。

  但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发达国家减排,无非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发展中国家要么就得直接跳到发达国家的产业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